亚马逊广告

海高特的广告交流总结

1、单独做广告是什么样的,和运营做广告的区别大吗?

投放过程区别不是很大,投放操作都差不多。

区别在于,专门的广告团队的话,会有不同的考核目标方式。大家的目标会更细化,广告和运营共同承担整体销售额目标,运营去承担利润率,广告去承担ROI。

也有特别的,比如广告要除ROI外还要有流量目标,但大多数都是已销售额和ROI来作为目标。运营负责提高商品流转效率,也就是利润率和销售额,广告负责流量增长效率,就是销售额和ROI。更高的ROI就可以更大的广告投入。

2、广告投放如何提高效率?

广告应该关注整体效率,而不是单个词的效率。

站内流量来说,分为品牌流量和非品牌流量。但整体提高投放效率都是更高的ROI,就是减少花费和提升销售额。

减少花费层面,有降低重复花费,比如来回的广告跳转导致的点击,低转化的投放占比高等情况。

品牌流量的效率提升可以有更好的规划品牌产品的布局,减少用户点击次数,减少无效的来回广告跳转。产品的前后顺序调整,实现更精准满足用户需求,尽量一次点击成交。比如品牌流量成交前,用户点击了5次不同广告,能不能通过广告链路调整,让其点击2次广告就成交,降低了3次点击费用。

3、广告考核上,是考核广告本身效果如Acos,还是已整体费比为目标?

无论是否要加入广告本身的指标如Acos,CVR等考核,都需要整体费比作为最优先考核。

广告和自然流量是相辅相成的,不是说广告流量就是单独的广告流量,广告是增长的一个手段,并不是一个渠道,这个要明白,你最终的目标肯定不是依赖广告,肯定是说产品最好能形成口碑传播,肯定不想产品的营销费用一直增加不下降吧。

而基于费比就会容易控制整体成本,当产品逐步起来的时候,就应该调低整体费比目标,让流量慢慢从广告上转移到自然上成交。这样也更好和运营去配合,看运营是否有能力提升产品转化,当广告降低流量控制费比时候,运营能够更好把控订单,进而增加利润率。

4、广告订单占比50%,70%,90%,这种情况正常吗?

正常,广告不能单看广告订单占比,并不是说广告订单占比就是只广告真正带来的订单。

可以假设广告订单占比90%,停掉广告是不是订单只剩10%了?肯定不可能呀!

销售出单是一个复杂路径,大家都在不停的优化整个路径,但对于亚马逊来说我们很难知道真实路径,虽然现在AMC能看到一部分路径是怎么转化的,但具体的转化路径还不是很清楚。

广告订单占比高,一方面可能是广告投放了很多,拿到了主要的流量入口;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投放了太多的防守型广告,导致流量归因到了广告,这个广告并没有起到吸引购买的作用。归因到广告这个,可能很多人会忽略,比如投放了了关键词 baby camera,广告位置在第二页,但自然位置在第一页,这时候这个关键词广告并没有起到吸引购买作用,而又在listing里投放了广告,用户觉得可能是一个不一样的产品,点击了这个广告,然后购买了。其实整个过程对购买起重要做作用的是自然展示,而不是广告,但广告会拿到一个订单,这就是归因作用,而不是广告作用。

这种随着广告投放规模增加,归因作用会导致广告订单占比不停提高。但我们不要去太关注归因作用,也不用去过多关注广告订单占比,只需要关注费比就好,费比=Acos*广告占比。只要关注费比,就等于关注了广告本身投放效率Acos,又关注了广告占比是否正常的情况。

5、广告与运营之间的配合方式?运营会说我要提升销售,广告要去配合,是不是有提广告需求这种情况?

我经历过的一些团队既有通过广告需求表操作的,也有纯靠OKR来配合的。我个人比较喜欢纯OKR来进行的,这样子的个人工作自主性会很高,而且能避免相互扯皮,并且能推动运营和广告更高质量的制定策略。

说配合前,先说整体的OKR考核吧。

运营:基本都是销售额最为占比50%的考核,其他的有库存周转率,利润率等等。

广告:也是销售额占比50%,其他有费比,Acos等等。

为什么要一起扛销售额目标?

运营和广告的最终目标都是销售,可能广告还会有一部分品牌曝光在里面,但不是很影响。只有运营和广告有共同的目标,才可以发挥双方最大的动力去优化。

继续聊一下OKR优先和需求表优先的区别。

1、需求表优先。

我一直都不喜欢通过需求表方式,这样子就把广告放在了乙方,执行需求的角度了,广告同学大概率不太会主动优化广告了,因为可能会被运营甩锅。而运营也会更多去盯广告,广告可以快速实现效果,运营就不会去深入优化Listing,考虑提升转化了,既然加大广告就可以实现订单增长,长久的优化就算了。

需求表会大幅度降低广告同学的工作自主性,看到需求表要处理,运营也会提很多无关紧要的需求,要么处理这些需求,要么就双方激烈battle,甚至会上升处理,占用双方leader的时间。

需求表适合在一些关键项目上进行,比如一些特别的不寻常的套路。我经历过的,像是一些没有关键词的新品,就会使用需求表,运营会对listing专门优化关键词,和品牌营销的PR稿一起进行推广,站内需要做好承接。还有就是竞品的新品推广词,也可以专门投入预算。

2、OKR优先。

这是非常好的,能够调动运营和广告积极性的。但非常考验OKR制定,因为OKR是从上到下的拆解,我所认知范围内大部分跨境电商的领导对目标制定非常没有逻辑,基本都是基于过往,基于增长拍出来的。对市场的判断几乎没有,这也说明了当前我们的跨境电商还是处于有货就卖,卖得好就补货,补货多了就亏损的循环里面。

OKR的好处是,既然双方都有自己的OKR要完成。假设极端案例,运营始终不去优化listing,广告基于自己的OKR目标,就要想尽办法在自己能够操作的空间内去实现增长,运营也会在广告不去放量的情况下,寻找更多的转化方式。OKR方式会让双方都积极去寻找增长,去配合,而不会相互甩锅。

但OKR也存在一些弊端,当配合的一方实力强大,会让一方有躺平机会。一个非常牛的运营,转化优化的很好,广告就可以随便加量。但这在公司层面没什么问题,最终的增长还是实现了。

OKR还有好处是,可以避免管理层随意修改目标,一周要增长,下一周增长上来了又要利润,利润上来了,又要推新款……

要做好OKR的话,就得在团队实现目标交叉,广告会负责对接多个运营,运营也会对接多个广告,这样子双方都有自己能调整的空间。

OKR的细节

比如运营A有:A1,A2,A3,A4,A5,A6,A7,A8

运营B有:B1,B2,B3,B4,B5,B6,B7,B8,B9

运营C有:C1,C2,C3,C4,C5,C6

广告1负责:A1,A4,B3,B6,C4,C6

广告2负责:A3,A5,B2,B5,C1,C3

类似于这样,运营负责整体的产品利润和营收目标,定位更像是一个经营者,运营基于产品本身的定位,市场规模,来确定一些销售方式,多少的折扣,多少的广告,多少的站外营销等等……

运营可以基于自己的全部的SKU有一个整体目标包,包内的sku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动态调整,广告也是有一个整体目标包,根据事情情况调整SKU,但整体的总目标要保持一致。

过往投放的客单价

我个人投放经验比较丰富,美国,日本,欧洲站都有涉及,产品有3C数码,智能家居,安防领域。客单价从20-1000都有。

SA和DSP投放

一般SA都由站内投手负责,DSP都会给agnecy负责。

渠道上,SA目前有SP,SB,SD,TV。

DSP有,twitch,tv,等,但获得的报告更多,还有AMC

DSP更适合由专门的旗舰店负责,DSP应该更多引流到旗舰店而不是Listing上。原因在于,DSP是曝光类型,追求更多的加购和展示,旗舰店能够带来更多的商品选择,以及搭配购买的机会,listing介绍比较单一,很难做到品牌营销。

6、处于一个偏蓝海的市场,如果去投偏长尾词有流量瓶颈,投大词转化低CPC贵,成本扛不住,该怎么办?

1、如果长尾词比较好,就先把这部分流量吃完。先保持广告24小时在线,然后可控范围内提高Bid,看流量有无增加,如果保持24小时在线,提高Bid还能有流量增加,说明并没有完全吃完这部分流量,等到增加Bid也不再增加流量时候说明流量吃干净了。

2、大词上的CPC贵,并且转化不好,说明这部分不是很精准,并且在同类商品上的竞争优势不大,这部分词可以考虑降低投入,预算更多给到同类竞品的定投上,以及同类竞品的出单词上。

3、测试大词上的一些投放策略。SP效果,SB效果,是否能够增加转化。

整体来看,不能单看某一条广告。这里就可能会出现用户先搜索了大词,又搜索了长尾词成交,导致的归因到长尾词,特别是高客单价的,成交决策周期长。只要整体增长,费比在目标内即可。

可以继续测试一些分时,基于自己成交高峰期的分时,基于竞争对手的展示时间,同时期展示竞争,或者竞争对手不在的时间展示,跑deal时间展示,对手不跑deal时间展示等等分时策略优化CPC降低。

还有就是比如SB可以做CPM方式来,假设点击率高,可以尝试cpm,这个要根据实际广告效果来看数据。假设千次曝光成本为$40,CTR 1%,就有10次点击,CPC就是4。假设点击付费CPC是5,那么在点击率转化率差不多的情况下更适合使用CPM方式。

7、存在大促流量包的方式吗?比如PD可以买一个专属曝光包

DSP存在。SA好像没有这个功能。

8、投手投放是否有专门的好处,这个效果有多大?运营来做这个事情不行嘛?

这件事的前提是,运营比较多,无法细致看广告,或者是广告费规模很大,节省一点儿广告费就大于人工支出了。

投手可以规避运营之间相互竞争导致的自身cpc升高,更好规划自身品牌流量和非品牌流量。

投手可以更细致管理广告,投放的细致化,优化可以同步多个产品进行,相互借鉴。

更精细的操作,比如专门的节日campaign,deal的campaign,新品推广更细致等。